转载自腾讯新闻知识官 玉龙小段 企鹅号
2020年9月6日,2020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荣获“物质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每年的奖项颁发,都堪称中国科学界的盛事。然而,热闹之下,可能大多数读者对奖项背后的评选和意义,并不太了解。
为此,腾讯新闻知识官、科学节目制作人段玉龙,特约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季向东教授,在线共话2020未来科学大奖之物质科学奖。
以下为部分直播实录:
段玉龙: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20未来科学大奖的专题解读,我是腾讯新闻的知识官段玉龙,同时也是一位科学节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
早在2016年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发的时候,我就关注到了,之后每一年也都会跟进。未来科学大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奖项?什么样的科学家才能获得这个奖项呢?我们邀请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李政道研究所资深学者、马里兰大学杰出校级教授季向东来做一些分享,究竟未来科学大奖里的“未来”指的是什么?
季向东:我很喜欢“未来科学”这个名字。科学会影响未来,就像几百年前的科学研究仍在影响今天的生活,所以科学本身就有未来的意义在里面。科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面向未来的。另一层意义,我们也希望这个奖在未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过去中国的很多奖都是由政府主导的,而未来科学大奖是一个民间发起的奖。一批企业家因为对科学非常有兴趣,他们捐献出奖金以国际化的方式来进行评审,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段玉龙:未来科学大奖一共设置了三个方面的奖项: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为什么要设置这三个奖项,以及未来,奖项有没有扩容的可能?
季向东: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为什么要设置三个奖项呢?首先它是科学奖,不涵盖工程,也不涵盖技术,这三个奖项的设置主要是涵盖大的科学领域,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国际上的科学奖项,比如说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基本上也是囊括大的科学方向。
未来科学大奖的奖项设置关注基础科学,因为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源头。两三百年前人家在开始研究力学、电子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有用才去研究的,但是我们发现它们的作用特别巨大。基础科学把基本的道理弄清楚了以后,对于往下的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鼓励原始创新,这个非常重要的。你没有原始创新,往下就很难掌握到更多的技术和工程,这些都是需要从源头上进行开发。
当然,这也不排除将来可能在某些方向增加一些奖项,比如第一届未来科学大奖就没有设置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这是后来加入的。但目前来看,这三个奖项的设置已经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段玉龙:您刚才提到了诺贝尔奖和其他一些世界级的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和它们相比有什么特点?
季向东:未来科学大奖本身并不是一个世界性的奖项,它针对的工作必须是在大中华地区完成的,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我们有一个范围的限制。以后这个范围是不是扩大?我想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从目前来看,我们是地区性的奖项。
未来科学大奖按照国际的惯例进行评审,先由国际上的同行来提名,提名了以后,再请国际上的专家来进行评审,再到科学委员会的讨论,是一套完备的多方协同的评审过程。比如说评审过程中的考虑、讨论这些,获奖者本人是完全不参与,不知情的,所以结果出来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可能大吃一惊。这在国内还不太习惯,因为国内省级、国家级的科学评奖是要自己去申报的。
因为参与大奖评审的科学家也是国际性的,有相关领域里很多国际的大家,但针对的又是一个地区内的科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挖掘出真正重要的工作。因为对一些国际上有名的科研工作,大家比较熟悉,评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现在我们限制到大中华地区的话,可能情况就没那么熟悉,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了解、调查和研究,最后把最好的、真正重要的科研工作发掘出来。
段玉龙:我们知道今年物质科学奖的获奖者卢柯,除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外,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在职的政府官员,他的这个身份对评委会产生什么影响吗?
季向东:首先,我们在考虑这个奖项的时候,好多评委并不知道他是现任的官员。但知道以后,我个人感觉这个影响不是正面的,反而可能有一点点负向的影响。
有的评委会觉得科学家怎么又做官又做研究呢?但后来我们也了解到,他做的科研工作是在他之前做的,跟他现在当官没有什么关系。评审过程中,我们也是凭着科学的态度,只谈他的工作是不是达到了一流的水准,是不是应该得奖,至于他现在是退休了还是在做官,都与科学评价无关。我觉得做不做官这是个人的选择,跟他过去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们关注科学本身的工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