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名单公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获得未来科学大奖下设的“生命科学奖”。与此同时,杨学明获得2022未来科学大奖下设的“物质科学奖”、莫毅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自2016年设立以来,共评选出20余位获奖者,其中清华大学有5位获奖者,分别是薛其坤、施一公、王小云、邵峰、李文辉。
为什么是李文辉?
将“生命科学奖”授予李文辉,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因其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的成就。换句话说,李文辉找到了乙肝病毒入侵之“门”。
“科研工作者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李文辉坚定地说。多一个“头衔”,对他来说,是一种认可,但不是要花费时间去争取的“正确的事”。在他眼中,正确的事情是面对科学研究领域的真问题、真难题,不能绕道走,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攻克;结合人民健康需求,聚焦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关键且紧要的点,集中精力去突破创新。
抱着这样的信念,李文辉决心寻找乙肝病毒受体。乙肝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据估算,全球人口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600万人。自上世纪70年代乙肝病毒被发现后,全球科学家前赴后继寻找乙肝病毒受体,皆无功而返。李文辉朝着最难的路走去,一步步找到了这扇门:
2007年,李文辉辞去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一职,回国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开始寻找乙肝病毒受体。
经过5年艰苦卓绝的努力,2012年,李文辉实验室确认发现乙肝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关键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
2020年11月,凭借在推动乙肝科研和医疗方面的杰出贡献,李文辉荣获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
此后,李文辉和同事致力于乙肝病毒的抗体药物研发,期待用创新药物治愈乙肝,目前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在顺利推进过程中。
什么是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自2016年设立,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以定向邀约的方式提名,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也有媒体在报道中将未来科学大奖誉为“中国诺贝尔奖”。
未来科学大奖有严格的评选标准,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在大中华地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
“我们没有申请过,可能是研究成果经住了时间的考验。”谈到获奖的原因,李文辉说。
真理具有透过迷雾、穿越亘古的力量。未来科学大奖希望奖励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实现中国的“科学梦”。科学家只有面向未来,推动科学不断进步,解开人类未知领域之谜,方能成就未来。
李文辉对未来有什么思考?
“做研究最缺的就是时间。”一直在和时间赛跑的李文辉说。谈到获奖后的感受,他说:“希望获奖的事情不要太占用做研究的时间。”
李文辉近照
除了继续乙肝相关科研和治疗领域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李文辉和同事又投身到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制中。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李文辉和同事率先发现“非典”病毒的受体——ACE2,引起国际高度关注。
“不怕突变,对各种新冠肺炎病毒都有效,这是我们研究的抗新冠病毒药物最大的特点。”李文辉说。目前,团队全力以赴进行新药研制,已经进行到二期临床阶段,未来可能通过雾化吸入和鼻喷等方式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病毒。在这一过程中,李文辉也很感谢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谈到对年轻人的期待,李文辉说,他希望年轻人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希望青年科学家能做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
原文链接:他,获得未来科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