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未来科学大奖今后继续挖掘有创新有潜力的科研工作

作者:腾讯科普  来源:腾讯科普  时间:2019-09-08

来源:腾讯科普


2019年9月7日,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的中国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获得,表彰他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


在他这个年纪做出如此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很了不起!” 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说。


据了解,邵峰今年47岁,主要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非常有可能转化为临床应用



作为生命科学奖委员之一的何川教授,他认为邵峰的研究工作及成果最具创新性,“是真正原创的工作, 未来5-10年该研究会有很大临床潜力”他说。


第四届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现场


何川同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认为,从生物科学领域来看,邵峰是中国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们的代表,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在飞跃发展中的经历者;从评审的角度,邵峰的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高度认可。“这是他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一想到这个领域就能直接联想到邵峰和他的发现!”据何川教授介绍,邵峰鉴定多个病原菌的胞内天然免疫受体,尤其是发现和阐明了炎性caspase诱导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为败血症药物和预防细菌感染新途径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关注研究工作本身的价值和原创性



今年未来科学大奖走入第四个年头,四年的荣耀离不开科学家、企业家群体的贡献和坚持。未来科学大奖由世界顶尖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保证专业性和权威性,在国际社会上及专业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国际上很多知名的科学家,包括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了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何川表示,4年来,未来科学大奖评选的“高标准“一直没有变,但评审的过程更加成熟合理。当被问到明年是否会继续担任科学委员会委员时,何川表示不确定,“未来科学大奖的整个评审队伍应该不断的新陈代谢。


据了解,今年三个奖项共接收到200多封推荐信,在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委员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结束了第二轮评审工作,何川教授说,在评审中也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大家都能非常客观地讨论和看待结果。科学委员会委员的眼界越来越宽;像去年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是一位台湾科学家获奖,今年是一位女性科学家,是第一位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女性。今后也更希望去挖掘对未来科学研究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何川,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

登录 +

登录